2021-12-19
分类:未分类
阅读() 评论(0)
预定利率上限的意思是,所有寿险产品的收益定价都不能超过它。
阶段一,90年代末,这个定价肯定是错的,高得离谱,当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是这个水平。谁要是在那时买了年金或者储蓄险,那可以真是薅了大羊毛了。
这是某网友的母亲在1996年给他买的,参考前面的图,我估计利率在9%左右。一次性趸交1万元,2049年开始每月领取7095元,活一个月领一个月。
如果买的是当时老百姓的主流理财产品「银行存款」,那利率每年都会下降。但保险是一份合同,所有约定都是写死的。
如果再晚一年,黑天鹅来了,97年亚洲金融风暴,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降息,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也跟着一路连降。
而且我估计保监会也意识到,90年代末卖出去的保险产品为了抢客户胡乱定价,约定的利率太高了,几乎全部亏本。但没办法,保险就是这样,卖了就得认,毁约的话全行业的信誉就没了。
于是就有了1999年~2013年这段诡异的超低定价——预定利率上限2.5%。
而这个阶段恰好沧海桑田,我国同期的GDP增速、M2增速、无风险利率、房价永远涨的通胀幻觉、保险代理人大扩张…
可以说这期间的年金/储蓄险每一单都是大赚的,也足够覆盖90年代那批产品的亏损。
但代价也同样巨大——老百姓对保险产品的印象很不好,认为都是坑货(确实坑)。对保险代理人的印象也很不好,在国外明明是高端人才干的高大上生意,在我们这被硬生生玩成了忽悠和杀熟的套路。
直到2013年保监会放开定价管制,保险公司才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定价。
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,保险已经过了坑货的阶段,中国经济换挡减速,现在的无风险利率也低于3.5%——现在锁定这个水平虽然不会复制1996年那种神级操作,但未来大概率会挺香的。
养老不能靠国家,蓝框基本是国家在养老方面能帮我们做的全部了——
用医保对冲大部分治疗费用,用逐年提高的退休金保障基本温饱。
如果你想体面养老,就需要用表格里的金融产品给未来的自己补充现金流——
这就是我对金融产品的理解,它像一辆时光高铁,把我现在不用的钱送到未来,同时再附赠「波动」和「收益」两样东西。
说到底,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都是一种超长期的理财产品而已,与之对应的是超长期不用的闲钱。
比如帮你对冲医疗支出的健康险都买好没?自己的电梯房解决没?
如果以上资产都有了,每年还有闲钱,确实可以把拿来一些出来去买这类年金/储蓄险。
相比固收理财、基金股票这些资产,保险最大的优势有两点:
一次配置,终身省心,完全按照合同约定来,不需要再花精力,也对长期理财能力没有任何要求,可以应对一切变数。这里的变数既包括市场的,也包括个人和家庭的。
锁定当下,有了前面1996年神操作的介绍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目前大家都在疯狂安利的这款「金满意足臻享版」最大的三个特点如下:
市面上按照3.5%上限设计的产品很多,大家不约而同都选择了「金满意足臻享版」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现金价值可以最先达到约定的复利水平。
比如我30岁购买,复利滚到60岁退休,就持有了一款6%收益的理财产品。哪怕是现在,6%的无风险收益都找不到了。放到30年后,你们想想那种延迟满足了30年的最终兑现得多爽!
看完本文后觉得自己有需求的读者,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资产情况,约个顾问帮你做下收益测算,有什么想要了解的细节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自己去咨询,顾问都会帮助给出专业的解答。
预约了的同学,记得注意接听0755开头的来电哈,别直接给挂了…
防失联,微信扫一扫关注“武侠评论”
(微信内直接长按二维码)
网站在不断完善,历史文章持续更新中,敬请期待
防和谐,部分敏感内容设置了密码访问,公众号输入文章ID获取密码
ID是URL最后的数字,如https://www.wuxiapinglun.com/posts/15250,ID为15250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:25年前的神操作,1万元吃一辈子》
文章链接:
https://www.wuxiapinglun.com/posts/11105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