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时,解放军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担负战役迂回任务,以师部带3个步兵团轻装向高平守敌西侧长途穿插,断敌退路,阻敌增援,配合军主力围歼敌人。这一路线全长80公里,没有大路,只有山间小路,不能走机动车辆,沿途崇山峻岭,草深林密,河溪纵横,地形十分复杂。该方向没有越军主力部队防守,只有少量地方部队和特工、民军。但是越军历经多年战争经验丰富,而且熟悉地形,擅长游击战术,并不好对付。
1979年2月18日,121师一路兼行,先后通过宗梅谢劳河。宗梅是一个小村庄,四面环山,村周围有谢牢河环绕而过。这条河宽约20-30米,水深1米以上,水流较急。河上只有一座人行吊桥,用三根铁索连接,竹板铺设成桥面,桥长30多米。但因桥面竹板已经破烂,人走在上面吱吱嘎嘎响还又摇又摆,必须相隔几米依次过桥。另外骡马上不了桥,只能从河中寻路线涉水通过。
团后勤第二梯队集中了团全部的骡马、驭手和部分步兵、后勤辅助人员及掉队人员,共有来自19个单位的298人,携带骡马105匹、100迫击炮3门、82迫击炮9门、炮弹340多发,还收拢了100多名掉队民工。然而全队枪支很少,只有冲锋枪18支、半自动步枪11支、轻机枪2挺,大家都没有战斗经验,自卫能力比较弱。
带领团后勤第二梯队的是团副政委郑赞正,广东潮阳县人,今年已经42岁了,在361团干了很多年。这次自卫反击作战前,郑赞正已经准备转业去地方了。然而作战命令下来后,他义无反顾放下转业的事情和部队一同参战,表现了一名“塔山守备英雄团”老兵的崇高使命精神。
团后勤第二梯队赶到宗梅桥头时,旁边山上越军的重机枪仍然在疯狂扫射,封锁桥头与河面。郑赞正找到在桥头进行火力掩护的本团步兵8连一个排,命令他们以火力压制越军,掩护团后勤第二梯队强行过河。然而由于越军的火力点较隐蔽,几经压制未能奏效。郑赞正命令全体人员就地隐蔽,做好准备,随时待命过河。他考虑到骡马需要涉水过河,必须找到先头部队涉水过河时的路线。于是,他带领干部股长和一名电台兵前往桥头,不顾危险观察敌情,勘察马匹涉水路线。
郑赞正副政委工作认真负责,爱兵爱民,在指战员中威望很高。战后,他被部队追记三等功,遗体安葬于广西那坡烈士陵园。
想分享更优质内容的朋友,欢迎长按上图二维码入驻我的小红圈“沈听雪的历史文集”
沈听雪的历史文集,喜欢本号文章者可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
为防万一失联,请新老朋友关注上面备用号“沈听雪之江东子弟”
谢谢大家!
防失联,微信扫一扫关注“武侠评论”
(微信内直接长按二维码)
网站在不断完善,历史文章持续更新中,敬请期待
防和谐,部分敏感内容设置了密码访问,公众号输入文章ID获取密码 ID是URL最后的数字,如https://www.wuxiapinglun.com/posts/15250,ID为15250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